Front Page
Watched
Popular
Torrents
Favorites
My Home
My Uploads
Toplists
Bounties
News
Forums
Wiki
HentaiVerse

黄继光的少年时代 华三川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Non-H
Posted:2021-09-19 12:24
Parent:None
Visible:Yes
Language:Chinese  
File Size:83.75 MiB
Length:67 pages
Favorited:104 times
Rating:
244
Average: 4.89
language:

Showing 41 - 60 of 67 images

<1234>
<1234>
Posted on 19 September 2021, 13:29 by:   Amethyst    PM
Score +13
??????????????????????????
Posted on 19 September 2021, 13:30 by:   dakongyi    PM
Score +15
哈哈哈(ಡωಡ)hiahiahia。

居然看到正常向的东西
Posted on 19 September 2021, 13:31 by:   yigezhongwenming    PM
Score +59
我tm直接好评
Posted on 19 September 2021, 13:31 by:   cumulus777    PM
Score +6
真的是绝了
Posted on 19 September 2021, 13:32 by:   linksa    PM
Score +65
我tm直接打五星
Posted on 19 September 2021, 13:37 by:   Bnann    PM
Score +43
我他媽直接Salute
Posted on 19 September 2021, 14:21 by:   lun233    PM
Score +13
我TM在首页刷出来,然后点进来并且发表了这个评论。
Posted on 19 September 2021, 14:24 by:   lostshark    PM
Score +270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原名黄积广,四川省中江县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通讯员。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19日,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他所在部队在攻占阵地时受阻,他挺身而出,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人枪眼,用生命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1982年,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基座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2019年9月25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联合授予黄继光“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Posted on 19 September 2021, 14:59 by:   misaky    PM
Score +47
这简直是艺术品
Posted on 19 September 2021, 16:26 by:   Wanxinghe    PM
Score +70
谁是最可爱的人
Posted on 19 September 2021, 16:39 by:   xpcv587    PM
Score +38
最可爱的人
Posted on 19 September 2021, 22:53 by:   鬼君38番    PM
Score +63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Posted on 19 September 2021, 23:31 by:   wochifan    PM
Score +35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Posted on 20 September 2021, 00:56 by:   tirpitz101    PM
Score +10
画师作品里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和《交通站的故事》是我想的那俩吗?
Posted on 20 September 2021, 04:25 by:   K_Saku    PM
Score +101
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美军激战4昼夜后,于1952年10月19日晚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黄继光随营参谋长来到六连。六连接连攻占三处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零号阵地有美军的集团火力点,要攻上山头必须首先打掉这个火力点。营参谋长连续派出3批爆破组,但爆破手都在冲击途中伤亡了。时近20日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这个火力点,夺取零号主峰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而六连伤亡很大,能够参加攻击的只有几个人了。
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任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营参谋长批准了他的请求,命令他带领2名战士执行爆破火力点的任务。黄继光带领战友冲了上去,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2名战士1名牺牲,1名负重伤,黄继光也多处负伤。
1960年3月,毛泽东会见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
1960年3月,毛泽东会见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
美军照明弹将阵地照亮,几个火力点交叉扫射,封锁道路。黄继光毫不畏惧,趁手榴弹爆炸烟雾,拖着受伤的身体继续匍匐前行。接近美军中心火力点时,用力甩出最后一颗手雷。手雷在离美军不远的地方爆炸,美军火力点被炸掉半边,美军的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黄继光也被这巨大的爆炸震昏了过去。但在部队发起冲锋时,美军火力点内残存的机枪又响起来,向志愿军冲锋部队疯狂扫射,部队攻击再次受阻。枪声中黄继光醒过来,但他没有弹药,便忍着重伤剧痛,艰难地爬到地堡射孔,毅然跃身而起,张开双臂,向火力点直扑上去,用胸膛堵住美军正在扫射的枪口,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冲锋扫清了道路而壮烈牺牲。在黄继光英勇精神鼓舞下,部队迅速攻占了上甘岭高地,全歼守卫的美军两个营约1200多人。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战友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Posted on 20 September 2021, 04:34 by:   5DK    PM
Score +19
我突然就神圣起来了
Posted on 20 September 2021, 08:21 by:   Liushuhui12138    PM
Score +12
我tm直接瑞思拜
Posted on 20 September 2021, 17:24 by:   ASTER_ROID    PM
Score +12
为英雄敬礼!
Posted on 20 September 2021, 19:33 by:   wg111111    PM
Score +181
摘自知乎长篇纪实文章《上甘岭争夺纪实》

讲朝鲜战争不能不讲上甘岭;

讲上甘岭必然要讲第四十五师;

讲第四十五师肯定绕不开第一三四团八连。

这个连前身是八路军第一二九师警卫营三连,素以作战勇猛著称。八连老英雄崔含弼回老部队作传统报告时,总会嗓门儿嗡嗡地说:“咱八连是枪一响就玩儿命往死里打,不打赢,毛主席下命令也不肯撤。不论啥时候,只要仗一打卡壳了,指挥员马上想到的是派咱八连上……”

连队能打,当连长的说话也胆壮气粗,给新兵们训话张嘴就是:“咱八连是专拼硬仗的,谁胆小怕死站出来,咱给你另找个连队待待。”

胜仗打多了,装备就好。在太行山时,八连就特别招眼,全连一百好几十号人,一律三八大盖;一个排三挺机枪,烧蓝晃得人眼花;个个腰里扎着日本皮弹袋,人人腿上缠着东洋呢绑腿;精神得让根据地的大妞小媳妇们心思重重,眼神儿柔水般地直往八连队伍里淌。

装备越齐整,打起仗来就越横。

1952年7月,曾生、张西三率领的由军、师、团三级指挥员组成的中南军区赴朝鲜战地实习团,到第十五军进行战场实习,曾专门对八连党支部进行了一番细致的调查研究。他们为八连所做的经验总结,成了这年解放军总政治部召开的全军组织工作会议的典型材料,在与会者中引起极大反响。

经验材料中有这样几段话:

八连有史以来都是百分之百的完成任务,从来没打过败仗,也从未失过阵地,是一个打不烂拉不垮的连队。淮海战役小白庄战斗中,该连担任全团尖刀连,仅10分钟就将黄维兵团一个劲师的阵地突破。强渡过40多米宽的浍河后占领了小白庄,又接连攻克两个村庄。直战到全连只剩9个人时,还攻克了第四个村庄。战斗结束后,全连补充到140多人,除了10多个刚参军的子弟兵外,其他全是刚解放的。
4天之后,该连又接受了全军尖刀连,突破双堆集的大门杨围子(守敌一个师)的任务。当时敌人公开讲:“如果开杨围子,马上不战自降。”纵队政委李成芳亲自动员:“只要拿下12个地堡,撕开80公尺宽的突破口,就算完成任务,全连集体记功!”在炮火的掩护下,八连仅用10分钟左右,迅速突破,并超额完成任务,拿下50多个地堡,撕开一条400多公尺宽的突破口,对迅速歼灭黄维兵团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全连荣记集体二等功。
两广战役中,该连四班以寡敌众,创造了一个班歼敌一个完整连的战绩。而四班无一伤亡。
出国作战,该连攻如猛虎守如泰山。沙五郎峙战斗中几十分钟之内连攻下美帝七个山头,以一排长牛福根为首的七勇士(团奖给的),接连打退敌人四次反扑,使阵地屹立不动。
第五次战役后,军授予该连“出国作战第一功”锦旗一面。
朴达峰阻击战中,该连七班长柴云振组织了13个人分3路向敌反击,仅7分钟,击退敌人一个营以上兵力,夺回了九连失守的3个山头,并又攻占了敌人的一个山头。当攻上第三个山头时,仅剩下柴云振一个人,枪也出了故障,子弹也打光了。敌人一群群地冲来,他机动灵活,坚决勇
敢,只身敌众,以敌人被击退时留下的一支大卡宾枪、4箱子弹、20多颗手榴弹,打垮了敌人数次猛扑,毙伤敌200多名。随即他又独自一人攻占第四个山头。一个跑不及的美军士兵向他扑来,两人在阵地上滚打成团,殊死肉搏。他挖伤了美军的眼睛,美军咬断他一根食指。他摸起石头猛击美军头部。美军见势不好,放下他拔腿逃命。他对全线阵地转危为安,起了重大作用。战后,他荣获特等功,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材料中突出彰显的孤胆英雄柴云振,在朴达峰阻击战结束后便失踪了。第十五军曾四处发函,八方查找英雄下落,但始终查无音讯。整整30年过去,这两枚勋章一直被锁在军档案室的保险柜里,静静地等候着它光荣的佩戴者。

1983年仲秋的一天,第十五军政治部组织处从转业到山西运城的八连老兵孙运法那里得知,柴云振说话带口头禅“格老子”,肯定是四川人,但不知道是哪个县的。第十五军政治部当即派人赶到成都,在《四川日报》上连续刊登《特别寻人启事》,频频呼唤英雄归来。

柴云振终于听到了。十来天后他带着寻人的《四川日报》,在当拖拉机手的儿子陪同下找到老部队来。

那天下午,军组织处副处长李奕明正在政治部值班室值班,突然接到营门岗哨的电话,说是从四川来了一个老头儿,自称叫柴云振,说是部队在报上发启事找他,他想见见部队领导。李奕明激动得手都抖了,放下话筒就朝营院大门口跑。他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我看到一个50多岁的老汉,腰背微驼,头上缠着黑头巾,穿着身对襟粗布黑衣裤,脸苍老得像开裂的树皮……”

李奕明把柴云振老人接到军史组接待室,试探性地和他谈起朴达峰阻击战。老人记忆尚好,只有负伤时的情节与中南军区赴朝鲜战地实习团的经验总结材料略有不同。

柴云振老人说:

当时刺刀已经拼弯,根本不能用了。我就丢掉手中的武器猛扑上去,死死抱住那个比我块头大得多的美国大兵。我们在阵地上扭在一起,滚作一团。他折断了我的手指头,我咬下了他的耳朵。我到底不如他人高马大,他把我翻压到底下,双手死死掐我的脖子,然后又捡起地上一枚没有爆炸的手榴弹,死劲地砸我的脑袋。我就昏了过去。也是我命不该绝,我们的增援部队上来了,他慌了手脚就想跑。是我们的冲锋号声把我唤醒了。我见那个家伙已经跑出好远了,就强忍着疼痛,捡起我扔在一边的枪,朝着他的背后开了一枪他就栽倒了。接着我又昏过去,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增援部队打扫战场时发现柴云振还有口气,便将他送到野战医院。野战医院对他伤口进行紧急处理后,迅速将他转送回国,安排到内蒙古包头的一所部队医院治疗休养。伤愈后,他领到一张残废证和可购买1000斤大米的安家费,退伍回到家乡四川岳池县大佛乡。此时,朝鲜战争已经结束,柴云振不知道老部队回国后驻扎何地,便埋头在家务农。士改时,他被选为副乡长;后来成立人民公社,他又被任命为大队党支部书记。

光阴流转,一晃几十年,第十五军官兵已不知换了多少茬。等柴云振重返归来,老部队已经没一个人认识他了。而且老人说他本来叫“柴云正”,从师部警卫连调到第一三四团八连时,文书把他的名字错写成“柴云振”。当时他也不知道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只要叫出来是一样就行了。

为慎重起见,第十五军政治部特意把孙运法从山西请回来相认。

李奕明记得:“在事先不告知的情况下,我们专门设计了让他俩会面的场景。当孙运法同志一出现在会客厅的门口时,那个叫柴云正的老人,就紧紧地盯着他,缓缓站了起来。孙运法也盯着老人细细看了好一会儿,突然他喊道:‘你是柴云振?老人也激动地喊道:是的!你是孙运法?‘是的!两个老人疾步走上前,紧紧地抱在一起,都放声大哭:“你原来没死啊!你这个老东西!‘阎王不收我啊!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还能见到你!”

不久,军地双方都给柴云振落实了政策。军队批准他享受副师级待遇,四川省安排他担任县政协副主席。

几年后,柴云振随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出访朝鲜时,一张凭想象勾勒的柴云振“遗像”,还高挂在平壤的一座英雄纪念馆里。朝鲜同志将它当场取下,赠送给柴云振做永久纪念。

八连战斗员骁勇,连烧菜做饭的也各个能打。

这个连的炊事班灶上活儿一忙完,就训练射击投弹,演习战场救护。国内战争中,这个班曾五次荣立集体功,入朝后又两次荣获集体三等功,被称为“战斗炊事班”。战斗中一旦有班长或干部空缺了,连里总是先从炊事班挑人代理。

有人曾做过统计,1953年以往的七年间,就是这个小小炊事班,出过一个团级干部、两个营级干部、三个连级干部、五个排级干部和五个班长。因而,这个仅八人的炊事班,又有“小教导队”之称。

八连第六任连长叫李宝成,是第十五军有名的3个“小孩儿连长”之一。他手下的兵,最小的是14岁的通信员,最老的是炊事班副班长王国富,年近50了。

第十五军一位老人想起当年事还止不住地乐,说:王国富那老头儿……虽然不到50岁,我们都叫他老头儿。他是副班长,也是连队党支部委员,有时候也有点儿仗着岁数,支委会上批评起连长李宝成来跟训儿子似的。

李宝成长得如同一篇好文章,短小精悍。

他和王二同乡,但比王二家更穷。要论成分,他属赤贫,彻底的无产者——晚上全家九口睡在破山神庙里,白天老少三代分头上路讨饭。

李宝成1946年一入伍就在八连,打淮海时当尖刀排排长立下大功。第十五军入朝时,他被作为战斗骨干培养,留在昌图的军随营学校学习。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他回军里报到,军里要留他

在军警卫连当连长。李宝成不乐意,闹着说:“前面在打仗呢,我要回师里去!”

到了师里,崔建功对他说:“你回来得好啊,就在师警卫连当连长吧!”

李宝成梗住脖子不松口,坚持要回第一三四团,说:“第五次战役我就落下了,人家打仗,你不能老让我待一边儿看热闹。”

可是回到第一三四团后,段成秀团长还是要他到团警卫连当连长。李宝成一听就别扭,心想:这才叫邪门儿呢,怎么谁都觉着我李宝成就是个警卫连长的料?他嘟嘟囔囔地说:“那我还不如就留在军警卫连呢!让我回我的八连。”

段成秀把脸一拉,喝道:“你说了算我说了算?”

李宝成这才老实了,可心里还是不痛快啊。

八连的人全这样,恋栈。连队的荣誉和名气,就是个强力磁场,一进了八连就不肯挪窝儿。团里调八连副连长牛福根到七连当连长,他赖了好几天不去上任,说:“叫我在八连当个伙夫都没得意见。”

第五任连长侯有昌有一仗犯了几分钟犹豫,结果失掉战机,团里当时就要处分他。给什么处分他都认,就是担心把他调离八连。他多次恳求团领导:“只要还叫我在八连,当个机枪手都行。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我给八连的荣誉抹了黑,我侯有昌来擦。”于是,团里给了他个降职处分,留在八连当副连长。

侯有昌处分决定下来那天,李宝成正闲极无聊地一人扛了挺机关枪,满山乱转悠着找敌人飞机打。段成秀听见枪声,很恼火地问:“谁在那儿乱放枪?警卫连去个班,把那个家伙给我抓回来。”

警卫连的兵们去了,一看是他们连长,为难地说:“团长请你去呢!”

段成秀见警卫员们拥着李宝成进来,明白了:“噢,是你啊,干什么呢?

李宝成说:“闲得慌,没事儿干。”

“没事儿干?那好,给我带几个人上前面侦察去。”

李宝成带着一个班刚赶到前沿阵地上,段成秀又派人把他追了回来,说:“你嫌在警卫连没事儿干不是吗?八连侯连长前几天那仗没打好,我降了他的职,你去当连长吧。你傻笑什么?快去啊!”

八连是第四十五师的王牌连、拳头连。

八连是崔建功师长的杀手锏、断魂剑。

八连善战,众口一词,说:但凡用上八连,那都是较劲儿的仗,非赢不可的仗。

一场上甘岭之战,第四十五师打出一群英雄连长。那都是些骨傲气盛的人物,打起仗来一个比一个疯,谁都不含糊。但是一谈起八连来,却尽都心悦诚服,说八连和他们连的区别在于:我们连有了个好连长才能打,八连没个好连长也能打,有个好连长就更能打。说着说着,还不无纳闷儿地笑骂道:妈的,不知咋搞的,这个连打仗狠,还鬼。

往下便就说起几十年前那个10月18日夜晚,八连向597.9高地1号主坑道运动的过程。

运动途中,八连必须经过597.9高地北边的一条上千米长的山坳,这是美军密集炮火固定封锁区,一片人造的死亡地带。在八连通过之前,有好几个连队没能冲过去;八连之后,也有好几个连队被炮火挡住。不知多少英勇无畏的官兵,眼瞅着面前那座丰碑般隆起的高地近在咫尺,却恨肋下无翅,壮志难酬,葬身在呼啸而至的炮火中,永不瞑目。

八连精明,他们先将这片区域内的地形、道路和敌炮火、照明弹发射规律,观察得烂熟,琢磨得彻透,再派一个尖刀班将连队运动必经之地上的七个敌地堡炸掉,全连这才上路登程。一百四十几号人拉开距离,敏捷地忽而疾进,忽而卧倒,忽而匍匐,静肃无声地爬向高地。

他们不走山坳,山坳里有敌人炮火封锁;也不走山梁,山梁上有敌人的掩体地堡。八连像群灵敏的狸猫,屏息蹑足地顺着半山腰,一脚高一脚低地往高地主峰摸去。

可是到了高地上,带路的来来回回摸鱼似的摸了好几趟,怎么也找不到1号坑道洞口。

给八连带路的是七连的一个小通信员。他已经在这个高地坚守了好几天,人很机灵,对地形也十分熟悉,所以昨天七连长专门派他下高地去带八连。也不过就离开了一天时间,早已被打变形的阵地,又叫敌人炮火砸得他认不出模样了。他急得满地乱爬,边找边哭腔哭调地嘟囔着:“怎么搞的嘛,我走的时候洞口还好好的呢,这会儿怎么就没有了呢?

十几米远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地堡工事,近得能听见里面的美国兵打呼噜。后来坚守坑道时,八连的一个兵想起这事,问指导员王土根:“好怪哟,龟儿子洋人啷个也是用嗓子眼儿打的呼噜吗?”

王土根笑道:“怎么,你以为他们是用肚脐眼儿打呼噜啊?”

李宝成轻轻爬到小通信员身边,耳语般安慰他说:“小声点儿,别着急,慢慢找。”

这时,美军炮火又猛了起来。借着照明弹的余亮,李宝成发现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个坑,便横着连滚了几滚。他本想进坑去躲躲炮,不料一滚进坑身子就哧溜溜没底地往下滑。接着他便觉得腿被拉住了,不禁失声一叫:“咋搞的,咋搞的?

他这一叫腿被松开了,拉他腿的原来是七连的兵。李宝成这才发现自己无意中掉进了1号坑道,这个原是与地面平行的坑道口,一天就被炮火打得淤塞成了个朝天井。李宝成赶紧让坑道里的人员将储存的面粉搬出一袋来,一路向坑道外撒去做路标。紧随他后面进洞的八班长崔含弼,来来回回地爬了十几趟,将三个排依次带进坑道来

可是四排却迟迟不见上来。

崔含弼便又主动爬出坑道去找。爬了200多米,发现四排队形保持得很好,但全都趴在坡地上不动弹。崔含弼好纳闷:“你们怎么都不动?”

四排长说:“前面的人还没动,我们怎么动?”

崔含弼奇怪地自语道:“怎么前面还有人呢?”便无声地向前爬去。这时,一架被美军官兵亲切地称作“朝鲜山中的老灯手”的L-47飞机飞越高地上空,投掷下一枚悬吊在小降落伞上的MK-8型照明弹,发出了四五分钟惨白的亮光。他立刻沉下身子不动,只转着眼珠子看,发现四排前面躺着一大片敌我双方的阵亡者。

激战至此,上甘岭这片战场从来没打扫过。战争机器旋转得太快,双方都来不及抢运死者,甚至包括部分一息尚存的伤员。

风冷霜重的阵地上,到处散落着尸体和残肢。这些志愿军烈士死后也不得安宁。摸进坑道之前,八连尖刀班战士罗国恒和邓明汉,就是在照明弹的幽蓝光亮里目睹了被敌占领的7号阵地上,几个美国大兵正灭绝人性地用刺刀戳、用枪托砸,恣意地蹂躏志愿军烈士的遗体。

战争,就这样激活了人性中最残忍邪恶的因子。

崔含弼知道,挡在四排前面的这些阵亡者中有许多是他熟识的战友,有的可能还是和他一起入伍的老乡,天一亮他们就会在猛烈的炮火里化为乌有。但是他不是救护人员,为了明天的胜利,他没有权利在此过久逗留。他噙着泪转回头,打了个简洁的手势,无声地将四排带进坑道。然后,他又往返几趟去接那些掉队、负伤的零散人员。

这一夜,崔含弼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忍,在美军的呼噜声中独自进出坑道20多趟。满地的弹片碎石上,他足足爬行8个多小时,一身军衣被磨得没了前襟、肘袖和裤管,腿臂与胸腹尽都血肉模糊。战后,他获得了“钢铁战士”的称号。

他无愧于这个光荣称号。没有如钢似铁的意志,肉体何以承受如此巨大的磨砺?

到凌晨4点多钟,八连除五人伤亡外,全部进入1号坑道。

《第十五军军史》评价:这是19日大反击的胜利基础。

只是连李宝成也不知道,伤亡的五个人中,有一个是连部司号员胡海。他走到6号阵地时,被美第十七团L连地堡里的机枪盲目射击打中腿部。为了不暴露连队行踪,眼瞅着战友们走远他却一声不响,天明后被美军俘虏。但他不愧是八连的兵,在美军的威逼拷打下,除了承认自己是司号员,他的审讯记录几乎全是空白。

八连运动得太隐蔽,太静肃,140多号人从敌地堡前爬过,那些美国兵竟毫无觉察。他们从6号阵地坑道口经过,坑道里的本团战友也没有发现。

困守在这个坑道里的是第一三四团一营20多人,其中包括他们的营长。一营是15日夜间投入反击的,因战前准备粗糙,通过美军炮火封锁区时,全营三成折损一成,伤亡达150多人。

最惨重的是二梯队二连,行进中被敌炮火炸得残肢纷飞,只十余人生还。一连、三连反击下高地后,因无二梯队后继,勉强坚守到第二天傍晚,残余人员退入6号阵地坑道。到18日,他们已经坚持了三天坑道斗争,完全有可能再顶上六个小时,然后配合反击部队内外夹击,重新恢复所失阵地。

然而19日上午11点多钟,一个班的美军包围了洞口,下饺子似的往坑道里扔炸弹,并用火焰喷射器喷射。在这关键时刻,一营长未经请示,错误地做出突围决定。

美军火力正网一样地张在洞口,突围的20多人仅一营长和两三个战士趁乱冲出,大多都被美军火焰喷射器烧死。

这天夜间反击上来的部队,许多人都在美军探照灯和信号弹的光亮里看见了坑道口坡地上那尸体焦煳如炭的惨状。

更为严重的是失掉的这个坑道,随后就被美军利用了。他们在坑道口垒起几层钢板麻包,很便当地将它改建成6号阵地上的坚固火力点。

这个阵地就是当晚黄继光所在连——第一三五团六连的第一个反击目标。坑道改建成的敌火力点,让六连付出了极大伤亡。以至于六连再向5号阵地发动进攻时,兵力仅余1/3,险些耽误了最后夺取0号阵地。

6号阵地坑道失守情况,当天下午就报到了1000高地上的第一三四团指挥所。

第一三四团原本是和第一三五团合用一个五圣山坑道指挥所,可团长刘占华由师预备队驻地转进五圣山坑道后才知道,他四天前逐连、逐营配属给第一三五团的两个营,已经伤亡殆尽。

刘占华爱兵如子,全师有名。以往战斗,有一人阵亡他都要刨根问底,非要搞清楚这个兵怎么死的,究竟是连、排干部指挥不当,还是自身技战术不过硬所致。在他眼里第一三四团各个是好兵,谁都不能白死,死一个都得有个说法。可如今四天之内全团伤亡两个营,只剩三个连,他的心疼得要滴出血来。可因为有兄弟部队这层关系,窝了一肚子烧心灼肺的火还不好直说,他只能不出声儿地骂:你他妈的一三五团用兵也太狠了!

心火难熄,和第一三五团团长张信元挤在一个指挥所里就觉得特别扭。别扭了一天,刘占华便带着李力行、郑宣凯两个参谋,把第一三四团指挥所搬到五圣山主峰西侧的1000高地,在一个能容下四五人的猫耳洞里架起电话,摊开地图。刘占华点起根蜡烛刚想看地图,参谋报告597.9高地6号阵地坑道丢失的情况。刘占华怒不可遏地叫来团政治处干部股张股长,说:“你去把他带来,我非亲手枪毙了他!

刘占华的老伴儿张祥珍,贵州六盘水人,当时还是个不到19岁的小卫生员。两年前她初中刚毕业,穿着身旗袍就跟上第一三五团的队伍走了。从大西南一直走到鸭绿江边,她才换了身军装。

她是六盘水市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女兵。

50多年后,张祥珍还能忆起那天黄昏发生的事——

---------------------------------------

我当时正在师医院护理伤员,一营长来了,身后还跟着个小通信员。他从头到脖子缠满了纱布绷带,只露出一双黑亮的眼睛。我一看以为是个重伤员,便赶紧放下手头的话儿,按规定先去护理他。可是我解开绷带一看,发现他额头上只擦破了点皮,抹点红药水紫药水什么的就行了。
就在这时,第一三四团张股长匆匆赶来,脸色很不好看地要把他带走。我不明白怎么回事儿,拦住张股长问:为什么要带走他?
张股长不耐烦地说:“你小鬼不要管这么多的事。”
我也挺倔的,说:不行,进了医院他就是我的伤员,你不告诉我为什么,我就不能让你带走。
张股长这才对我说:“我们刘团长要把他送上军事法庭审判。”
后来这个营长挨了处分,军法处派人把他押送回国了。现在这人就在武汉一个局下属的公司里工作。

-----------------------------------------

张祥珍清楚地记得,那天是1952年10月19日,第十五军战史上最荣耀的一天。

夕阳悲壮地跌落西朝鲜海的一刹那,如同撞响了19日大反击的洪钟。第十五军集中了4门重炮和一个喀秋莎火箭炮团,辗转轰击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骤然爆发的炮击声,恍若雷神疯狂地驱赶着天车,往返飞驰在两高地上,其声顺着山势轰鸣。

537.7高地北山地形构造简单,易攻难守。参加反击的第一三四团六连、第四十五师侦察连和工兵连一个排攻势凶猛,战不旋踵,一口气收复韩第三十二团一营、二营据守的北山主峰和东南山梁。两个连随即攻防转换,就地投入固守。

12年后,原韩第三十二团一营营长李根实少校回忆:

“我带全营在A高地激战五天,四个连长全部负伤,损失大部分兵力,后来不得不带领从不认识的新排长和新兵打仗。从A高地撤退的那一天,我亲自上第一线收容兵力,只收容到一个连的兵力。我团两个营长同时负伤。”
第四十五师两个连零一个排,打垮韩军两个营的防御,战事足够经典。但它还只能算场折子戏,19日大反击的重场戏在597.9高地浴血进行。

随着弹幕向597.9高地以南延伸,第四十五师五个连同时跃起出击。八连冲出1号坑道,一路虎啸,先克1号阵地,接着便向9号阵地推进。9号阵地东侧有个美军地堡,视界开阔,火力猛烈,八连两次组织爆破均未得手,担任掩护的赖发均机枪都打得散了架。

他拖着打坏的机枪回到主坑道时,蹲在坑道口指挥战斗的李宝成见他身上三处挂彩,便说:“你先休息一会儿,我另派人去。”

“不行。”赖发均倔得头发茬儿都立起来,“我非得去干掉它!”

正在这时,营指挥所来电话询问战斗进展,等李宝成接完电话回到坑道口,只看到赖发均握着手雷冲向9号阵地的背影在向地堡翻滚、匍匐的运动过程中,赖发均臂腿已多处中弹。接近地堡时,他体力似乎已耗尽,不得不趴在坡上歇了片刻。等攒足体内犹存的最后一息,赖发均天神般猛然爆发地向前跃出两米多远,连人带手雷扑上地堡。

地堡坍塌的爆裂声光里,21岁的赖发均消失了,也永生了。

几乎在李宝成听见这声巨响的同时,距离他仅一箭之遥的东南山梁8号阵地上,也传来一声手雷的爆炸声。那是四连一个双腿被炸断,陷人敌人包围中的副排长,拉开雷弦,滚入敌群。

他叫欧阳代炎,湖南耒阳县大公乡的一个农家子弟。

此时,上甘岭又是不夜天,整个战场被美军夜间照明器材照耀得像个灯光广场。

美第七师《598高地指挥报告》记载:

“我方最大限度使用夜间照明,61毫米、81毫米照明弹,炮射照明弹以及飞机投放下来的照明弹和地面探照灯,通通在这次战斗中发挥作用。我们注意到,在照明弹升起时,敌人便缩着不动,而当照明弹一熄灭,他们便飞奔向前。”
八连就是在此落彼起的照明弹下时而飞奔,时而蛰伏,从9号阵地扑向主峰3号阵地。至此,反击再次受阻。美第十七团在主峰阵地那块巨型岩石下,掏空修筑起一座大地堡。地堡内,六挺机枪漫无节制地分组轮番扫射。由于射角所掣,第四十五师集中了一个炮兵营,也没能摧毁它。

这个地堡曾逼真地再现于电影《上甘岭》。

年仅19岁的贵州苗家战士龙世昌,闷声不响地拎起根爆破筒,一猫腰便向地堡曲折跃进地攀爬过去。眼看快要接近地堡了,敌炮群实施拦阻射击,其中一发炮弹将他猛然掀翻,左腿被弹片齐膝削断。可龙世昌拖着条血糊糊的断腿,还在不停地往上爬。

这个满脸稚容、上唇绒毛还未褪尽的小伙子,15岁就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1950年6月才被解放,加入人民解放军的行列。然而,在上甘岭的战火烈焰中,这个苗家儿子于瞬间便完成了一个优质生命的冶炼过程。

地堡里那些离不开牛奶、咖啡和鸭绒睡袋的美国大兵们,是无法理解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了。他们来不及思索一个中国士兵的生命何以会如此灿烂,便已不复存在。

一个秋阳斜照的下午,在湖北孝感市空军干休所一幢两层楼的小院里。已经60多岁的李宝成,慈眉善目地坐在张小竹椅上,抚额沉思时,眉宇间还隐隐透出股狠劲杀气。他凝视着指间缭绕而起的烟缕,不疾不徐地讲述着,在思绪的屏幕上拼接历史镜头——

“那个地堡就在我们主坑道口上面,隔着四五十公尺吧。高地上火光熊熊,探照灯光柱雪亮,从坑道口往上看,透空,非常清楚。看着龙世昌用那条好腿蹬着地,拼命爬到地堡前,把爆破筒从射击孔里杵进去,我心里不禁一阵欣喜:好,这下成功了。可龙世昌刚要离开地堡,爆破筒又被里面的敌人推了出来,哧哧地冒着烟。只见龙世昌捡起又往里捅,捅进去半截就捅不动了,肯定是里面的人往外推嘛。龙世昌伤成那样还推得过敌人?他就用胸脯抵住爆破筒,使劲往里压,压进去大半截就炸了。他整个儿人被崩成碎片乱飞,后来我们一点儿残骸也没找到。”
“唉,多么好的一个兵啊,什么痕迹都没留下,就那么火光一闪没了。当时我一滴眼泪都没掉,死人太多了呀,心肠也变硬了,根本哭不过来的。但是我很感动,当时光念叨说:真勇敢,龙世昌真勇敢。手下有这样的兵,我当连长的很自豪。那时候,仗打得激烈成那样,战士们也都不要命了,不管是冲锋还是炸地堡,哪还用我这个连长喊哪?打个手势,挤挤眼睛,或者歪一歪脑袋,战士们就知道你要他干什么,呼地就冲上去了,拼死了为算,打趴下拉倒。人不就那样吗?血一热,心一横,脑袋掉了也就是碗大个疤……”
那是诗人为之吟唱的——炮火与血大面积种植英雄的岁月。

徜徉在那方烟熏火燎的原野,你会听见自己脉管里血的呼啸。仰望着那片冷峻墨黑的夜空,你能看见星辰花一样竞相绽放。在通宵轰鸣和彻夜火光中,第四十五师官兵用各自的行为方式,将死亡这一凝重主题诠释得如此简洁,这般透彻,使得每个战死者都折射出信仰与价值的理性之光,一次又一次提升着人类生命认识的终极标高。

是夜寅时,一个来自川中红土地上的21岁年轻士兵,一举打开了人类死亡的最高境界。

597.9高地的每一路攻击,都遇到美军顽强抵抗。

隐蔽在无名高地后侧的第一三五团六连,是由西北山梁子末端的6号阵地开始反击的。攻克并据守于此的美第十七团L连,遭六连勇猛突击损失惨重,连长坎特雷尔亦已阵亡。

《停战帐篷和战斗前线》一书记载下当时的情形:“来自十七团的M连和H连的几个排,迅速赶上来支援L连。但该连此时已损失大部分军官,正往598高地撤退。更糟糕的是,支援三营的炮火此时却偏偏在距撤退部队太近的地方倾泻而下……”

采访中,六连老连长万福来只记得那天是18时向6号阵地发起攻击的,收复的时间就说不清了。

美第十七团《598高地指挥报告》中也有记载:“19时45分L连被迫撤离派克峰,退至易于防守的598主峰阵地。”

就是说,仅在6号阵地,六连就苦战1小时45分钟。

万福来说:打的时间不算长,主要是伤亡大,我的六连大部分损失在6号阵地。

待5号阵地收复后,六连已无力再推进战斗。闻讯,二营代参谋长张广生亲自带领五连二排赶来增援,遂又攻克4号阵地。攻至0号阵地时,六连仅剩16个人。

张广生直接要通师指挥所电话,将情况报告给崔建功。

崔建功厉声命令:“八连已攻上主峰阵地,你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打掉0号阵地。否则,天一亮敌人就会以此为依托向我反扑,你们将腹背受敌。要坚决打掉它,执行吧。

“是,师长。”

张广生与六连连长万福来碰了个头,决定将剩余人员编成三个爆破组,对0号阵地上的三个子母连环堡,实施强行爆破。

然而,三个爆破组没能接近地堡,便全部伤亡。这时离天亮不到一小时,整个597.9高地就剩0号阵地还在争夺中。万福来手上已没有一个战斗员了,而坚固如铸的美军地堡却像用之不竭的弹药库,每个堡内都有五六挺机枪分两组轮换着打。

望着子弹像滚烫的雨点瓢泼而来,万福来躁得趴在地上直掼帽子。

这时,跟随张广生的营部通信员黄继光,从后面爬上来,要求说:“参谋长,让我上吧,只要还有口气,我一定炸掉它们!”

六连通信员吴三羊和肖登良随之也挤过来,要求道:“我们和黄继光一起上!

张广生一看也只有如此了,便命令道:“黄继光,现在我任命你为六连六班班长,由你去完成最后的爆破任务!”

万福来也当场宣布:“吴三羊、肖登良,从现在起,你们就是六班的战士了,由班长黄继光带你们两人去执行爆破。倘若没完成任务,我就亲自去炸掉它。

黄继光并没喊那句后来催落几代人热泪的豪言壮语:“让祖国人民等着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他只是朝吴三羊、肖登良摆了下手,腰一猫便冲了上去。三个年轻战士很机灵,交替掩护跃进。黄继光和肖登良分别炸掉东西两侧的子地堡。然而,吴三羊在掩护时牺牲了,肖登良亦负重伤。

六连指导员冯玉庆爬上前去,从牺牲的机枪手身边拖过挺机枪,掩护黄继光利用弹坑向主地堡跃进。

忽然,黄继光身影像个逗号似的停顿了一下,接着又继续往上爬,但这时身躯已沉重得像驮了座山。然而,他缓慢却不懈地终于接近了主地堡,奋力扔出最后一颗手雷,便一头栽倒了。

主地堡庞大而又坚固,黄继光那颗手雷只炸塌了它一个角。美军换了一个射孔又继续扫射,炽热的子弹均匀地打出一个钢铁的弧面。

前来第十五军进行慰问活动的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二的部分团员们,此时正站在海拔1000多米的五圣山顶,用望远镜瞭望这场喋血反击。其中有著名工业劳动模范牛汝森、青年作家陆柱国等人,他们代表祖国人民在等待胜利捷报。

可是,师指挥所坑道里那部直通前沿高地的电话机,像只睏乏极了的黑色小兽,倦卧着一声不响。

崔建功撩起涩重的眼皮,望了望坑道外欲晓的云天,无奈地长叹一声说:“今晚看来没什么指望了。”

0号阵地上,黄继光仿佛听见了他的师长这声喟叹,于生命弥留之际意识到自己未竞的使命,身体重又顽强地向坡上蠕动起来。这个全身已七处负伤的士兵,每一次蠕动都是对当代医学生物学、遗传学、心理学的挑战,展示着人体内所蕴藏的巨大能量。

黄继光爬到主地堡的射击死角处,用力支起上身,侧转来向阵地下招了招手。他张嘴喊了句什么,但坡下的人听不清,充斥听觉世界的都是爆炸的轰响。只有冯玉庆一下子醒悟了那个手势所传递的信息含意,扭头向身后的张广生、万福来急喊一声:“快,黄继光要堵枪眼!”

他话音刚落,黄继光已将自己微微尚存的一息,骤然化作气吞山河的壮举。阵地上,张广生、万福来和冯玉庆三个人,同时目睹了这旷世罕见的壮烈——

一线曙光和几枚照明弹的映衬下,黄继光大张双臂,如展翅的鹏鸟,雷霆万钧地一跃,扑向0号阵地最后一抹战火,用他并不宽阔的胸膛,严严实实地堵住了那孔喷火吐焰的枪眼。

这瞬间发生的事件,让人来不及思索它那充盈四溢的意义,敌我双方一起陷入彻骨的震惊中,愣怔地目睹着一个伟大生命的壮丽定格。

枪炮声鼎沸了一整夜的597.9高地,累极似的倏然沉寂下来,森森然似能听见血浆渗进干涸地表的咝咝声,浮土下白骨焦裂的噼啪声。淡淡的晨雾蓦然推涌过来,与高地的烟尘混卷成一体,像扯起无边的挽幛。清冷干燥的秋风,从北方的盖马高原吹来,其声呜咽如泣。

突然,冯玉庆呼地跳了起来,静肃中高扬起他那痛切肺腑、天地的吼啸:“冲—啊—”他平端着机枪飞奔上阵地,将满匣子弹全泼进地堡,而后一撒手扔掉机枪,转身抱住黄继光。

黄继光趴在地堡上,两手还紧紧抱住堡顶的麻包。美军的轻机枪洞穿了我们英雄的胸腹,打出一片蜂窝状的焦煳:背肌被高速穿越而过的弹丸打飞了,现出个海碗口大的窟窿,裸露出那根不折的脊骨,坚定地挺立其间。

万福来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当时他就留意到黄继光身上的另外七处伤口,竟无一处流血,地堡前也没有留下一丝血痕。他明白,这位年轻士兵的最后一滴血,已沥尽在匍匐前行的路上了。

可惜英雄走得太匆忙,匆忙得甚至没来得及照一张相片,从而给人世间留下了一个永难消弭的巨大遗憾。人们后来见到的黄继光的画像,是画家们按照英雄母亲邓芳芝老妈妈的指点,脸盘儿像哪个弟弟,眉眼像哪个弟弟,组合画成。

中国的青壮妇孺老幼,谁不熟悉那张神情刚毅的圆圆脸庞?

英雄千古,精神万岁。直到今天,“黄继光英雄连”仍50年如一日地保留着老班长黄继光的床铺,保持着传统的晚点名仪式:连长打开花名册,首先要点全连第一兵的光荣姓名——黄继光!百十名官兵立正齐答——到!声若雷奔。
Posted on 21 September 2021, 23:46 by:   chuliao    PM
Score +24
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了属于是
Posted on 22 September 2021, 00:45 by:   stevenzeng    PM
Score +78
神神也就在这能嚎两嗓子了,毕竟火腿肠都能RUN去北欧而神神不行
Posted on 19 October 2021, 08:03 by:   PinkoldE    PM
Score +10
向英雄致敬
Posted on 12 November 2021, 23:16 by:   yanxugui    PM
Score +6
我给五颗星

[Post New Comment]

Front   LoFi   Forums   HentaiVerse   Wiki   ToS   Advertise